第三十届“五羊杯”冠军赛资格赛第一轮战罢,棋坛老炮儿曹岩磊以招牌“弃子战术”力克茹一淳,女神时凤兰爆冷不敌莫梓健,赛事热度瞬间拉满。
但比起棋盘上的刀光剑影,更让人唏嘘的是场外的“冷热不均”。
本届赛事虽敞开大门允许男女大师自由报名,但像安徽等省市竟无一人参赛,就连备受关注的王文君也是以杭州队名义出战。
说起这次五羊杯,最大的变化莫过于“取消禁赛限制 + 双轨赛制改革”:只要是国家大师或一级运动健将,无论男女都能同台竞技,冠军组和大师组双线并行,奖金更是高达20万。
可热闹背后,有个细节让人心里不是滋味儿:当王文君这样的安徽籍棋手只能代表外地参赛,家乡的棋坛空白该由谁来填补?
看到王文君身披杭州战袍,我心里既欣慰又酸楚。
欣慰的是,赛制改革终于让更多“非冠军”棋手有了露脸机会,就像左文静说的:“小时候看五羊杯打谱学习,做梦都想和男棋手过招”。
可酸楚的是,像安徽这样曾出过象棋名将的省份,如今连个报名的人都没有。
这背后哪是缺人才?
分明是资源分配的老问题!
看看曹岩磊的经历就知道了——河南娃被澳门收编后照样横扫国际大赛。
地域壁垒不打破,又有多少“王文君”会被埋没?
有人说“代表哪里参赛不重要,能下棋就行”,这话听着豁达,但实则透着无奈。
如果各省连基础培养体系都没有,那么年轻棋手只能像蒲公英一样四处漂泊,那象棋的根还能扎在哪儿?
五羊杯比赛制度改革本是好事,但若只开大门不铺路,在偏远地区的棋手连参赛路费都凑不齐,这谈何公平?
当年曹爷爷揣着馒头带曹岩磊拜师的场景,如今还在多少家庭重演?
五羊杯棋盘上的楚河汉界,不该变成现实中的地域鸿沟。
王文君的选择不仅是个人机遇,更是一整个棋牌界面临的问题:当我们在为赛事制度革新鼓掌时,也要思考如何让每个“曹岩磊”都能在家门口遇到伯乐,让每颗新星无需离乡也能发光。
这场改革才刚开局,你我皆是执棋人。
如果你也期待看到一个更包容的中国象棋未来,不妨点个赞,在评论区写下:“愿下一届五羊杯, 安徽不再缺席!
”

